山西是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,煤矿、非煤矿山、危化品企业数量众多,安全生产一直是山西省的“心腹之患”。履新山西的党政“一把手”上任伊始都会面临如此考验,并欲打破“山西矿难”的“魔咒”。
综合媒体消息,2010年5月,袁纯清就任山西省委书记。次月,山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,11人被困井下。袁纯清同时任省长王君分别对事故救援作出指示。
山西省长李小鹏在履新之初,即遇到“短短几天5起事故”的紧急状况。
2012年12月,李小鹏担任山西省代省长,12月25日,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南吕梁山隧道1号发生爆炸致8死5伤,12月31日又发生长治苯胺泄露,1月7日阳煤集团瓦斯事故……
李小鹏发出感慨:“现在不是从零做起的问题了,是从负做起”。
在李小鹏之前担任山西省长王君就是在危机中就职的。
2008年9月8日,山西襄汾县一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,时任安监总局局长王君担任国务院调查组组长。不到一周,时任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,王君被提名为省长人选。
履新不到半年,王君在2009年2月亲自主持召开了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。在此之前,王君提出了为煤炭主产市县行政首长派设“煤炭助理”,开会时,选配的98名“专家型”县市长助理已经到任。
然而两天后,这位省长落泪了。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,74名矿工遇难。在事故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,作为调查组副组长的王君哽咽着向死难矿工及矿工家属致歉。
在王君、孟学农之前,担任山西省长的是于幼军。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:“2005年7月1日山西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任命后,我就回湖南交接工作。结果我一回到湖南,7月2日山西就发生了宁武矿难,死了19个人,我说真是给我来个下马威啊。”
在担任代省长期间,于幼军即提出“山西不能再要流血的、黑色的GDP了”,并关闭了山西全部4000多个非法煤矿。
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
实际上,近年来,山西境内的矿难减少很多。“山西矿难”这个曾带有标志性的词也已被淡化。这也得益于山西高层历来重视安全生产的成效。从2009年开始,该省已连续8年将“一号文件”锁定安全生产,实行“一号文件、一把手、一票否决”方针,作为政策“标杆”,省长担任安委会主任,地方部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。
山西省长李小鹏更是在多个公共场合称,安全生产是民生,是最大的民生;安全生产是责任,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;安全生产是红线,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触碰的红线。
6月13日,时任山西省委王儒林在会见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时提到,山西是资源大省,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,安全生产压力巨大。山西省委、省政府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,今年1-5月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、较大事故总起数、死亡人数,以及采矿、商贸制造、建筑、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“六个双下降”,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五年保持在0.1以下。
山西高层多次强调,全省高度重视经济下行、企业经营困难、去产能等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情况,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越要注重安全生产。
如今的山西,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,煤炭去产能等一系列的改革难题。新任省委书记骆惠宁上任后的表现引人关注。
山西发展新定位
亲赴晋城沁水矿难现场、主持召开会议,是骆惠宁履新山西以来在外界的首次露面。
在矿难现场,骆惠宁、李小鹏一同了解事故抢险进展,查看救援物资配备情况。在煤矿信息监控中心,骆惠宁与被困矿工现场通话,安抚、慰问被困矿工。
面对入晋后的首次突发矿难,骆惠宁强调,要紧密结合山西实际,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,找准问题的根子,采取有效措施,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。同时,要全面排查其他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,分级负责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,化解在基层。为推动省委提出的“塑造山西美好形象、实现山西振兴崛起”营造必要的安全稳定环境。
这是骆惠宁第二次提到“塑造山西美好形象、实现山西振兴崛起”,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,骆惠宁当时表态: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,只要我们能够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,坚持开拓创新,加倍不懈努力,山西一定能够重塑美好形象,实现振兴崛起。”
“塑造山西美好形象、实现山西振兴崛起”,更是被外界解读为骆惠宁对山西发展的新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