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5日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。但压产能涉及多方利益,矛盾多,问题多,利益难以平衡,难度之大让无数地方不敢轻易触碰。山东章丘,是著名产煤大县。在前几年煤炭产业繁荣时,章丘有煤碳企业200多家、600多个矿井,从业人员4万多人,同样面临压产能的巨大挑战。
产煤大县不再生产一吨煤,上万名煤炭工人如何安置
2015年 11月12日,对章丘来讲应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,这一天是供暖的首日,章丘摘掉了全国污染最重城市第一名的帽子。
早在几年前,全国的煤炭业就开始进入寒冬,煤炭价格一路下滑,煤矿企业大多亏损严重,拖欠外债,有的已经发展到资不抵债,难以继续经营发展。章丘的煤炭业也不例外。
中共山东省章丘市委书记江林:最近几年效益非常差,几乎所有矿都资不抵债,甚至欠了很多银行,欠了很多债务也比较沉重。
除了欠钱,在章丘最重要的是,由于煤炭企业太多,过度开采,当地生态环境已经受到很大影响。
山东省章丘市市长刘天东:章丘多的时候,有2100个燃煤窑炉,这个排放量很大。今年年初,关停了2100个燃煤焦炉,现在正在煤改气,这项工作。
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章丘煤矿就有200多个,高峰时,从业人员3万多人,每年上交的税收7、8个亿,最多时占当地财政收入46%
一个产煤大县,不再生产一吨煤,这样的反差,让很多人都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。而对于一直以此来安身立命的上万煤炭工人来说,一纸转型分流的通知,直接意味着将彻底失去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赖以生存的“铁饭碗”,除了不舍,他们更多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心。
产煤大县转型势在必行,煤炭职工何去何从?
原煤矿员工单文晶:我们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,大家说人心慌慌,也不夸张,真的是这样子。
原煤矿员工刘荣凤:我(夫妻)两个人都下岗了,这个经济(收入),你必须得考虑。
刘荣凤和丈夫以前都是当地煤碳企业的双职工,企业红火的时候,每月两人工资总共有6千多元,如今干了十几、二十年的工作岗位,说没有就没有了。尽管能拿到一笔补偿费,但大家还是忧心忡忡。
原煤矿员工高承亮:放不下(工作),晚上有时候做梦,还梦到在底下工作,一回想,干下大力时候的工作。
高承亮,做一线挖煤工11年,后来又做了8年的井下安检员,连续在井下工作超过19年。挖煤的苦累脏,他都经历过,他常常想起井下干活的情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