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是夏日里走进位于准格尔旗的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,便会看到景美物丰、鸟语花香的场景。郁郁葱葱的林海向远处蔓延,悠然自得的鸵鸟等为旅游区带来了勃勃生机。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级绿色矿山、中国最美矿山、国家矿山公园、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。
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,准格尔旗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,坚持“恢复治理标准化、资源利用高效化、产业转型绿色化”总体思路,重点治理复垦区、沉陷区、矿区的绿色系统,统筹利用地上地下资源,践行“标准发展、转型发展、和谐发展”理念,探索出具有准格尔特色的多元化绿色矿山建设模式,通过建设绿色矿山,为经济转型打下坚实基础。
科学治理 绿色矿山显生机
“谁开发谁保护、谁破坏谁治理”“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乔灌草搭配”,推动能源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准格尔旗正不断提高绿色矿山的“含绿量”。
说到煤矿,满目疮痍、沟壑难填、污染严重等场景不禁浮现脑海。然而,在准格尔旗的矿区,夏日里满是葱茏绿意、瓜果飘香,废矿变良田,俨然已成为生机勃发的生态园。
如果秋季走进准格尔旗力量煤业的复垦区,不仅能看到挂满枝头的苹果和葡萄,更能品尝到甘醇的葡萄美酒。
近年来,准格尔旗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,推行“边坡种树、平盘种草、整山整沟、连矿复垦、产业融合”治理模式,对煤矿采空区、露天煤矿排土场等区域进行生态治理,建成一批集种植养殖、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矿山,有效促进当地矿区的生态修复。
从“鸡爪子山”到“中国最美矿山”……几代准能人坚守造绿初心,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:复垦绿化总投入29.92亿元,复垦土地9.95万亩。
“公司创新形成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,集成了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、生态重构技术体系、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,实现‘地貌重塑、土壤重构、植被重建、景观重现、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’,把沟壑纵横的‘鸡爪子山’原始地貌,改造为良田、森林和草原,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修复,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演替、良性循环,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发展,探索走出一条‘采矿愚公移山、复垦绿水青山、转型金山银山’的道路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低成本、易推广的实用技术,支撑准能集团公司矿区成为国内矿山生态建设示范。”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公司生态环境保护部副主任王瑜说。
矿在绿中藏,准格尔旗矿业企业实现了开采与治理的相辅相成,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理念被运用于矿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,绿色矿山建设从理念到实践不断迈出坚实步伐。
综合利用 生态产业多元化
绿色矿山建设不是简单的“披绿”,实现资源持续利用、生态产业多元化才是关键。
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公司在煤矿复垦区盖起了蔬菜大棚、种起了试验田。“大棚主要种植白萝卜、西红柿、黄瓜以及一些叶菜。这些蔬菜的生长周期较短,适合大棚环境,能够保证全年供应,蔬菜长势良好。”该公司生产服务中心绿化服务队队长段国君说,“我们的试验田从3月份开始就拉取农家肥,4月中旬进行翻土、上肥、起垄和扣膜,5月初计划开始种植土豆、玉米和南瓜,5月中旬开始种植秧苗类作物,6月初种植西红柿、豆角和黄瓜。7到10月份是收获期,我们会把果蔬免费提供给矿区各食堂。”
近年来,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公司将绿色生态经济作为企业转型发展之基,通过“生态+”多元产业的集成发展,丰富产业结构、延伸产业链条,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,以矿区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为支撑,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机制、新方法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责、全员参与、全民共享”的共同体格局。地企联合成立生态公司,成为当地农牧业龙头企业,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千多亩,种植牧草1万多亩、现存栏优质肉牛2千多头,林果种植基地3.9万亩,每年为当地村民增收4000万元,带动矿区群众致富。培育产业联合体、文旅联合体,通过种植养护、畜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,推动当地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文化等产业蓬勃发展,有效助推乡村振兴。
与此同时,准格尔旗纳日松镇积极探索“村集体经济发展+绿色矿山建设+人居环境治理”新路径,通过成立镇属国有公司——准格尔旗聚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,紧紧围绕“工业反哺农业、二产拉动一产”发展思路,按照“党委搭台、企地联合、村村联营、利益共享”的发展模式,积极拓展业务范围,涵盖环境卫生治理、集装箱租赁、垃圾解析炉运营、厕所管理、绿色矿山建设项目等多个领域,推动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,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增收。2024年,准格尔旗聚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额突破2亿元,连续两年为全镇19个村和2个社区各分红50万元,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。
绿色矿山建设是生态文明和矿业转型的关键。准格尔旗通过绿色矿山建设,推动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探索生态与乡村振兴的共振。实施土地返还流转模式,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。通过“光伏+”和“风光农牧林”一体化,推动产业互动升级,新能源和绿电替代项目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,绘制共富共享新图景。
来源: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网站